產品分類
一. 零碳園區——政策背景
1.1 國內方面: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部門聯合印發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提出,在工業園區、大型生產企業和大數據中心等周邊地區,因地制宜開展新能源電力專線供電,建設新能源自備電站,推動綠色電力直接供應和對燃煤自備電廠替代。
12月1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強調要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立一批零碳園區,推動全國碳市場建設,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碳標識認證制度
1.2 國際方面:
歐盟:CBAM法規征收“碳關稅
CBAM法規是歐盟“綠色新政(Green Deal),加強歐盟碳市場(EU ETS)運作,幫助歐盟更好地實現歐盟氣候目標。
過渡期(2023年10月1日 ~ 2025年12月31日):提交CBAM報告,不計算碳排放費用;
征收期(2026年1月1日起):提交CBAM申報,須計算碳排放費用
二. 源網荷儲一體化——政策背景
國務院《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加快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積極發展“新能源+儲能"、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儲能系統。促進工業能源消費低碳化,推動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應用比重,加強電力需求側管理,提升工業電氣化水平。
國家發改委、能源局《關于推進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發展的指導意見》: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發展是電力行業堅持系統觀念的內在要求,是實現電力系統高質量發展的客觀需要。通過優化整合本地電源側、電網側、負荷側資源,以先進技術突破和體制機制創新為支撐,探索構建源網荷儲高度融合的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路徑。
國家發改委、能源局《關于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 在具備條件的工業企業、工業園區,加快發展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風電等新能源項目,支持工業綠色微電網和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建設,推進多能互補高效利用,開展新能源電力直供電試點,提高終端用能的新能源電力比重。
在雙碳及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背景下,區域源網荷儲一體化建設是應對分布式新能源大比例接入、構建區域“源荷互動"能力的關鍵路徑
2.1 源網荷儲一體化的必要性
應對新能源發展挑戰:源網荷儲一體化通過整合儲能和負荷側資源,能夠有效緩解新能源發電的不穩定性對電網的沖擊,提高新能源的就地消納能力,促進新能源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提升電力系統安全性與可靠性:源網荷儲一體化通過優化源、網、荷、儲各環節的協同運行機制,增強了電力系統的韌性;
推動能源結構轉型與雙碳目標實現:通過提高新能源在電力供應中的占比,降低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有助于從能源生產、傳輸、消費等各個環節減少碳排放,推動能源結構向清潔、低碳、可持續方向轉型;
地方政府土地財政轉型迫切性:城市化水平發展到當下階段,土地財政面臨困境,各地政府開始籌劃財政轉型,通過打造區域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即綠電直供的零碳產業園區,實現從土地財政逐步到能源財政迫在眉睫。
2.2 零碳產業園應用場景——智能微網
安科瑞智慧能源管理平臺支撐園區綠色微電網源網荷儲一體化運轉,對園區碳排放數據進行計量和追蹤管理的“中樞大腦"。管理平臺通過對園區內分布式光伏、風電、冷熱電聯供系統、儲能系統、充電站、以及供-配-用能網絡的統一接入管理和調度,為園區綠色微電網源網荷儲四大環節和碳足跡建立大模型并實現全景動態實時監測管理。
企業能耗監控及優化
企業生產工序能耗、單位產品能耗進行對標達標分析,幫助企業發現能源消耗結構和過程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為企業能源使用結構和方式的改進、優化提出方案和建議。
碳足跡計量及追蹤管理
園區內各企業主要生產工序、主要用能設備的碳排放進行實時在 線監測,實現對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跡實時監測和分析,生成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和產品碳足跡核算報告,形成完整的企業和園區碳足跡檔案。
園區能源調度優化
實時監控以及管理平臺 的智能靈活調度,新能源在園區的充分就地消納,幫助園區及企業獲得用能成本上的較大化收益。
虛擬電廠
各項資源進行聚合和協同優化,并以虛擬電廠的形式參與廣東省電力市場需求側響應交易。
2.3 源網荷儲一體化和零碳園區的社會效益
符合國家綠色低碳發展方向
有利于發揮地區可再生資源的優勢,可以實現清潔電力大規模消納,完善地區能源結構,打破資源環境的約束, 促進地區能源領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
有利于優化當地產業結構
發展新能源產業,是當地強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實現經濟又 好又快發展的重要途徑,有利于優化產業結構,做大經濟總量,增強綜合實力;
增加園區電力發展的效益和質量
“源網荷儲"各個步驟協調互動,可以發掘需求側資源和系統靈 活性調節能力,有助于各類資源的協調發展和科學配置,提高電源系統運行效果和開發整體效果。
降低用能成本,融合產業發展
依托“ 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等模式,通過市場機制降低用電成本,提高企業綠色用電比例,吸引下游用戶,避免企業因電力緊張、能耗監測、國際 市場認證等原因遭受“ 限電、限產、停產、限制出 口"等困境,保障企業正常生產,提升企業在國內外市場競爭力。
具備良好的生態環保效益
“源網荷儲一體化"對周邊環境污染影響不明顯, 環境風險事故出現概率較低,環保投資可基本滿足污染控制需要。
有效增加地方財政收入及稅收
源網荷儲一體化下綠電零碳園區的打造,利于地方招商引資,進而帶動地方政府的財稅收入。
三. 安科瑞源網荷儲充一體化能源管理平臺
安科瑞企業微電網源網荷儲充一體化能源管理平臺,通過在企業內部的源、網、荷、儲、充的各個關鍵節點安裝安科瑞研發的各類監測、分析、保護、治理裝置;通過控制、計量、通信等技術,將分布式電源、儲能系統、可控負荷、電動汽車、電能路由器聚合在一起;平臺根據最新的電網價格、用電負荷、電網調度指令等情況,靈活調整微電網控制策略并下發給儲能、充電樁、逆變器等系統與設備,保證企業微電網始終安全、可靠、節約、高效、經濟、低碳的運行。
3.1 解決方案-分布式光伏監控系統
3.2 解決方案-工商業儲能系統
3.3 解決方案-有序充電系統
3.4 解決方案-光儲充系統
四. 安科瑞源網荷儲充一體化能源管理平臺功能介紹
平臺功能概況圖
4.1 系統總覽:“源網荷儲"等全量運行數據,存儲展示、狀態檢測、運行告警;
直觀展示微電網系統電量、碳排、成本、設備運行等各類數據;
實時呈現微電網電力數據流向和設備安全情況。
4.2 微電網運行監測:支持電站拓撲、設備監控、策略執行、態勢感知、運行評價等功能。
4.3 功率預測:分布式能源、充電站、空調、常規負荷等分類預測;
預測服務涵蓋日前及日內多個時間尺度。
4.4 優化調度:
基于能耗較優、成本較低和碳排放最少的經濟優化調度;
考慮電網供電力平滑與電壓穩定的安全運行調度策略;
需求側響應電網互動策略。
4.5 運行控制:
光伏:防逆流
儲能:防逆流、峰谷套利、需量控制、柔性擴容
光儲:防逆流、新能源消納、需量控制、動態擴容
光儲充:防逆流、新能源消納、需量控制、有序充電
源網荷儲充:防逆流、新能源消納、需量控制、有序充電、負荷柔性控制
4.6 聚合資源:聚合微電網內光伏、儲能、充電樁及空調柔性負荷;以單一虛擬電廠子站與獨立電力戶號接入上層負荷聚合商或虛擬電廠平臺;充分發揮微電網靈活資源的調節能力,實現微電網整體收益*大化。
4.7 碳排管理:企業、部門、區域碳排監控;碳排統計、同環比分析;支持月、年碳排報表;碳盤查報告
4.8 智能運維:
設備檔案管理:重要設備包括變壓器、空調主機等設備信息,配置二維碼。
運維流程管理:任務管理、巡檢記錄、缺陷記錄、消警記錄、搶修記錄、通知工單。
設備維護: 提醒用戶及時查看或更換相應設備,并提示維修或更換建議。
專家報告:系統定期為用戶生成能耗分析報告,提供專家建議。
4.9 能源規劃: 基于負荷信息、設備信息、市場信息、地理信息等內容進行優化配置,提供經濟較優的容量配置方案。
4.10 其他平臺界面: 多站點綜合大屏,單站點應用, 能源報表,能源流向。
五. 典型業績
5.1 某重工企業18MW分布式光伏監控系統
計量方式:本光伏項目發電量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方式,向系統上送功率。在光伏10kV并網柜內配置一套并網計量電能表,作為光伏發電量統計。
微機保護部分:10kV光伏并網柜應配置方向電流速斷、過流保護,防孤島,故障解列裝置;逆變器應配置防孤島保護,輸出過流保護,輸入反接保護.。
5.2 上海某研究院智慧能源管理
研究院希望建立園區級微電網智慧能源管理平臺,實現各項能源的集中化管理,深入分析能源消耗過程與趨勢,同時為企業和員工提供充電服務,利用光伏和儲能降低用電成本,實現能源管理與工商業生產緊密結合
5.3 河南交投源網荷儲項目
智慧能源管理軟件需要兼容多個站點(一期共計266個站點)的協調控制器接入,主要實現遠程集中監視和控制、能效分析、能耗及收益、數據統計、策略下發等。
協調控制器可以制定并自動執行防逆流、削峰填谷、新能源消納等控制策略,對內實現源、網、荷、儲一體化協同運行。
5.4 某新材料公司光儲充一體化
項目特點:光儲充綜合監測;保障光伏、儲能、充電樁等設備安全運行;運用儲能進行削峰填谷,降低用電成本;運用儲能進行新能源消納,提升光伏消納率。
5.5 其他案例
關于我們
公司簡介榮譽資質資料下載產品展示
AIM-D100-CA多功能直流儲能絕緣監測儀 AWT200工業通信管理物聯網網關 adw300-hj壁掛式4G無線計量表 AM5SE綜合線路監測電表 AIM-D100-CA直流光伏絕緣監測儀服務與支持
技術文章新聞中心聯系我們
聯系方式在線留言版權所有 © 2025 安科瑞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備案號:滬ICP備05031232號-31
技術支持:智能制造網 管理登陸 sitemap.xml